老王今年夏天刚刚换了工作租了新房,但是不多久就被警察带走了,因为发生了一件令他啼笑皆非的事情,甚至让他差点被拘留,这是怎么回事呢?
被老板制服后,继续试图攻击,最后被老板打成脑震荡送往医院。
她是九如巷的三小姐,合肥四姐妹之一,与宋氏三姐妹齐名。
他却是凤凰城下的穷小子,固然才华横溢,却不为主流认可。
如果说两人有交集的地方,那便唯有才华一项吧。
少年沈从文
不折不从,亦慈亦让,星斗之诚,赤子之心,是后世的评价,对于三小姐张兆和来说,沈从文这样的大师也曾是“青蛙十三号”而已。
他们这一生说过很多情话,做过很多傻事,却过得并不幸福。
“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
这样美好的情话终归是理想,即便是写下这句话的沈从文也没能够过好这一生。
因为正如世人的评价,他这一生不折不从,所以至死他都是浪漫的理想。
而张兆和虽出身豪富之家,却全无世家小姐的不知世事,她是现实且清醒的,所以无论何时,她都能找到最合适的方式,从容不迫的处理一切,世家贵女的风度展现无疑。
中年沈从文
这样一个清醒自知的女子为什么会爱上一个爱幻想的穷小子?
也许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如此,现实太苦,但不妨碍我们喜欢浪漫与美好,理想与现实相互吸引的同时,却又相互碰撞,世事的吊诡就在此处。
张兆和与沈从文因此结下令世人羡慕的良缘,到了晚年却也令世人哀叹他们的不幸。
这一切直到2003年张兆和逝世正规股票杠杆平台开户才落下帷幕,张兆和晚年患上了老年痴呆,当人们将沈从文的照片递给她时,她只是盯着照片漠然不语,正如她这一生对沈从文的态度。
胡适图片
1929年沈从文受到好友胡适的推荐,来到吴淞中国公学任教,此刻胡适任校长。
初来乍到的沈从文就闹了不少笑话,虽然青年参军在外闯荡多年,又在文坛摸爬滚打久矣,但沈从文始终没有褪去凤凰古城带给他的那份那份土气,所以在学生看来他是那样的木讷。
第一次执教足足站在台上十余分钟一言不发,学生议论纷纷,下课后向校长胡适反应。
“他约莫是太紧张了,没有被你们轰下去,就是成功了”胡适笑着解释道。
张兆和就是台下看沈从文出丑的学生之一,但她并不是笑他的木讷与土气,只是觉得这人单纯的可爱。
但张兆和此时不知道的是,也许沈从文紧张的原因就是她。
她是那般的灵秀可爱,所以沈从文在看到张兆和的第一眼就爱上了这个漂亮聪慧的女子。
但张兆和那时早已扬名天下,身处豪门又生的美貌,加上才学过人,这样的人注定耀眼。
左沈从文,中间张兆和,右沈岳萌
而沈从文却不过是一个来自凤凰乡下的穷小子,虽然才华横溢,但真论学历也不过小学毕业,如今能前来任教爱,已经是好友胡适的推荐了,他们之间恍若云泥之别。
《诗经》中曾写道“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游哉,辗转反侧。”这句话用来形容此刻的沈从文再合适不过。
暗恋实在过于煎熬,所以不久后沈从文终于鼓起勇气写下了第一封情书,但却并没有直接署名,而是落款沈先生。
张兆和受到情书实在太多了,令她不胜其烦,所以哪里记得什么沈先生,连是否看过都是一个问题。
沈从文的情书自然是石城大海,没有丝毫回应,但这并没有打消沈从文的热情,凤凰古城的山水,赋予了他性格中如水的温柔,也给予了他性格中如水的坚韧。
情书一封封地寄过来,不要说张兆和本人了,就连学校里的学生都知道了老师沈从文在疯狂地追求自己的学生张兆和。
沈从文与张兆和晚年
如果说一开始还能够装作不知的话,那么随着事态的发展就愈发压不下去了。
学校里面不仅传出沈从文追求张兆和未果要自杀的流言,沈从文本人的情书也是越发的露骨。
“我不仅爱你的灵魂,也爱你的肉体。”张兆和拿着情书就找到了校长胡适,希望胡适能够制止这种行为。
“他是这样顽固的爱你”向来喜做媒人的胡适并没有答应张兆和,反倒替沈从文说话。
“那我就是那样顽固的不爱他”张兆和怀着气愤离开了胡适的办公室。
在张兆和想来沈从文不过是一时的冲动而已,只要自己表明态度,他就会知难而退。
但她并不了解沈从文,接下来张兆和将要面对的是一场长达四年的情书攻势。
在此期间不禁有胡适这些师长劝她,就连自己的二姐张允和也加入了沈从文的攻势之中,帮张兆和做思想工作。
沈从文在凤凰古镇
张兆和爱过沈从文吗?像张兆和这样清醒的女子肯嫁给沈从文就说明了一切。
世间不仅男子绝情,女子也同样绝情,如果真的不爱沈从文,哪怕他真的去死,也与她张兆和没有丝毫关系。
毕竟她是九如巷的三小姐,沈从文就是为她而死,也影响不了她分毫,追求她的青年才俊又何止沈从文一人?
沈从文是有些才华,但她张兆和可曾差了分毫?她这样的女子,可以选择手握重权的乱世豪杰,也可以选择富甲天下的世家子弟,就凭她是张兆和便是这一切的底气!
她爱他的真诚与认真,也爱他孩子气般的浪漫,所以她愿意放下自己的高傲去做沈从文的夫人,替他打理茶米油盐,侍奉一家老小。
沈从文在书房
世人皆以为沈从文因为爱张兆和所以低到了尘埃里,可张兆和未尝不是如此?
张兆和低到了尘埃里,所以她收敛了一身锋芒,甘愿做一个常常叫沈从文二哥的小女人。
沈从文低到了尘埃里,所以他为她做了那样多的傻事,也写过那么多卑微的情话。
“三三,莫生我的气,许我在梦里,用嘴吻你的脚。我的自卑,是觉得如一个奴隶蹲下用嘴接近你的脚,也近于十分亵渎了你的美丽。”
两个同样卑微的人相爱在一起,就如黑夜里两点微弱的萤火,彼此照亮着温暖着对方,这样的爱情是容不得背叛的,如果有,那便唯有决裂。
“闻君有他心,拉杂摧烧之。摧烧之,当风扬其灰!”古人对此早有定论。
张兆和替沈从文整理衣服
1932年夏天,张兆和终于毕业了,她回到了苏州,九如巷的三小姐回来了,本以为这样可以摆脱沈从文的死缠烂打,但令张兆和没有想到的是,沈从文也跟着过来了。
虽然死缠烂打,沈从文却有着自己的坚持,他喜欢的从来只有张兆和,而不是九如巷的三小姐。
这世界上像九如巷三小姐这样的贵女虽然不多,但也不少,而张兆和却只有一个,所以他即使来了苏州,也没有进过张家的门,即使后来与张兆和成亲,也没有接受张家丰厚的嫁妆。
炎炎的夏日下,沈从文领着一堆西方文学名著在张家门口等着,二姐张允和见了,急忙让沈从文进门再说,却被沈从文拒绝了。
在得张兆和去图书馆后,才失望地离开,后来连续一周每每在门前等到深夜。
二姐张允和见了倒是批评自己的妹妹:“你倒是假用功,明明知道他要来。”
张兆和也不松口:“我就是用功,哪里知道他这时候来。”
心中却是难免被沈从文的真诚打动,所以就顺着二姐张允和给的台阶下了,将沈从文请到家中。
后来沈从文返回青岛后,仍记挂着张兆和,就写信给张允和询问家中夫妇对于子女婚事的意见,如果同意就请乡下人喝一杯甜酒吧。
张家父母对此到很是开明,子女婚事当由子女自理,所以二姐张允和就给沈从文回了一封电报:“允”
沈从文与张兆和新婚不久
1933年这场长达四年的长跑结束,沈从文与张兆和成婚。
这场婚礼没有世人想的那般浪漫,九如巷三小姐的婚礼并不奢华,反而极其简单,甚至是简陋。
家中家徒四壁,唯一带有喜庆意味的服装,还是大姐张元和在上海为他们特意缝制的,客人也只有六桌。
张家是顶级豪门,张家三小姐的嫁妆自然是极厚的,但沈从文有着他自己的坚持,所以张兆和的嫁妆,最终是拒绝了大部分,唯一接受的还是王羲之的《宋拓集王圣教序》字帖。
沈从文极其喜爱收藏古玩,但家中实在贫穷,维持生活已是不易,更何况这种亟需用钱的爱好,所以两人婚后的矛盾也因此而起。
与沈从文孩子气般的浪漫不同,张兆和从始至终都是清醒而自知的,所以在嫁给沈从文时,她就已经接受了婚后,来自生活上的各处困难。
于是九如巷的三小姐换下了绸缎衣服,长发也剪成了短发,日常打扮也不再讲究得体。
沈从文与张兆和被下放农场
生活容不得在贫穷的条件下,依旧维持大家闺秀的得体与精致。
热恋中的人初期是不会在意这些细节的,所以沈从文在给大哥的信中常常夸赞兆和端庄秀丽,极识大体。
哪怕是弟弟张宗和再次见到姐姐张兆和时也不禁感叹三姐俨然是变了,曾经不食人间烟火的姐姐,如今家中茶米油盐等各处小事事事关心。
但两人的甜蜜时光并没有持续很久,沈从文的母亲病重,不得已沈从文急忙返乡。
在船上沈从文时常给张兆和写信,信中无处不透露着他孩子般的浪漫。
“我就这样一面看水一面想你
我快乐
我想应同你一起快乐”
张兆和在收到信后,也常常回应,不过多是生活琐事或者是家中用度的问题。
沈从文与张兆和在湖边
沈从文不知道的是,一个女人愿意和你谈生活的琐碎,愿意将自己的真实展露便是最好的回应。
生活不只有浪漫,更多的是建立在茶米油盐之上的。
两人的通信很勤,常常是刚收到一封信,下一封就来了,张兆和看完一封后,不好意思当着弟弟张宗和的面再看,就常常夹在书册里面,装作看书。
但这一切沈从文都不知道,因为张兆和的高傲决定了,她不像寻常女子一样依着丈夫,也不会说这些情话,更不用说解释些什么了,所以沈从文时常感觉自己收不到回应。
虽然张兆和叫沈从文二哥,但实际对沈从文更像是对待孩子一般,这一切都激发了沈从文心底的自卑。
家世的差距如何不在意?如果当真不在意那么就是要了张家的嫁妆又何妨?不要嫁妆,是沈从文维护自己的自尊。
外貌的差距如何不在意?如果当真不在意,那么当初又怎会低落到尘埃里。
沈从文伏案写作
纵然才华尚可,但在部分学者眼中,写小说是得不到承认的,所以从始至终沈从文都是自卑的,而张兆和的态度则激发了这份自卑。
所以沈从文拼命地想得到张兆和的认可,但张兆和的回应沈从文并没有理解。
沈从文不知道的是张兆和在决定嫁给他的那一刻,就已经爱上了他的真诚,他的浪漫,他的孩子气。
俗话说物极必反,沈从文长时间认为自己在张兆和那里得不到承认,那么他要在别的女人那里得到承认,证明给张兆和看,他也是很优秀的。
左沈从文,右高青子
这些情绪都隐藏在了沈从文创作的小说之中。
但这一切没有引起张兆和的注意,却引起了高青子的注意。
作为沈从文的忠实粉丝,高青子从他的书中,读出了他的失意与苦闷,这一切都给沈从文后来婚内出轨埋下伏笔。
1935年沈从文拜访熊希龄,遇到了女文青高青子,两人相谈甚欢。
后来两人再次相见时,高青子特意穿着“绿地小黄花绸子夹衫,衣角袖口缘了一点紫”。
这是沈从文小说《第四》中对于女主角的描写,高青子很了解沈从文,她知道他的失意与苦闷,加上高青子本人也是难得一见的美人,在其刻意的装扮下,无疑是打动了沈从文。
沈从文与高青子
在高青子那里沈从文得到了被承认被认可的满足,但沈从文心中真正爱的还是张兆和,所以后来沈从文对于张兆和是那样的坦率。
刚刚分娩不久的张兆和得知此事,无疑是不可置信。
张兆和这样高傲的女子不会像寻常女子一样苦闹,所以她选择了独自带着孩子离开,当旁人在她面前提及高青子时,她也只是淡淡的说:“那是一个极为美貌的女子”。
这就是张兆和的骄傲,她不屑于争,对于高青子,她更是连诋毁都不屑。
沈从文见张兆和如此,心中唯有悔恨,所以又像当初追求张兆和一般多次请求原谅,最终在亲人朋友的劝解下,张兆和回到了沈从文身边。
沈从文青年图片
但张兆和却并没有原谅沈从文,她这般骄傲的女子,曾为了沈从文如此卑微,所以她容不得背叛。
精神上的重压永远是最令人难受的,但好在沈从文还能够通过笔下的文字抒发,这一切在1948年发生了改变。
沈从文因为小说《看虹录》遭到了左翼文学严厉的批判,自此只能选择封笔。
精神上多年的重压,如今连抒发的渠道都被封锁了,沈从文患上了抑郁症,被迫前往清华园疗养。
沈从文在校园
沈从文不愿意让妻子为自己担心,所以哪怕如此艰难他仍然给张兆和写信道“你不用来信,我可有可无,凡事都这样,因为明白生命不如如此,一切和我都已游离。”
在解放之后,张兆和成为了《人民文学》的编辑,家中的孩子在学校也接受了社会主义的教育,而沈从文却担心自己的创作能不能被新时代所接受,这一切都加剧了沈从文的孤独与彷徨。
1949年3月28日,沈从文选择喝下煤油割脉自杀,虽然被救回来了,但却也让张兆和对沈从文彻底失望。
沈从文在凤凰古镇乡下
她不明白沈从文为什么不爱惜自己的生命,更不明白为什么不愿意进步接受新的思想,如今的沈从文全然不复当初那个真诚可爱的模样了。
一直到1988年沈从文逝世,他的最后一句话仍然是:“三三,我对不起你。”
而张兆和直到整理沈从文的书籍与信件才明白,原来沈从文一个人承受了这么多,所以后来她说道:
“从文同我相处,这一生,究竟是幸福还是不幸?得不到回答。我不理解他,不完全理解他。他不是完人,却是个稀有的善良的人。”
晚年沈从文在家中
2003年张兆和逝世,这一切终将尘归尘土归土,人生总是这样令人唏嘘,我们每一个人这条路上的行人,相互理解却是如此的困难。
沈从文胡适张兆和张允张兆发布于:天津市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