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们周一表示,他们将就一家联邦上诉法院让这起诉讼继续推进是否错误做出决定,该上诉法院依据的指控是,当时名为Facebook的这家公司未充分披露其用户数据可能被滥用的风险而导致股价虚高。
大摩预计,为实现53%的毛利率目标,台积电可能会在2025年提高晶圆价格5%,预计未来2年内,3nm晶圆平均售价上涨11%,4nm晶圆平均售价上涨3%,CoWoS封装价格上涨20%。
前言:4月3日是寒食节,4月4日是清明。两个节日挨的很近,都与追祭祖先、亲人有关。不过,如今的清明节是法定节假日,而曾被称为“中国民间第一大祭日”的寒食节则渐渐融入了清明习俗中。古人们如何过寒食及清明?与今人的过节有何不同?有哪些别样的情趣与况味?在马鸣谦的《唐诗洛阳记:千年古都的风物之美》一书中可以窥见一二。
这本书是《唐诗洛阳记:千年古都的文学史话》的姐妹篇,从唐诗中的生活风物这一侧面,努力呈现古都洛阳的细节面貌。除了文化遗址、历史记载与传说,更引入岁时节气、造园、丽人与花卉等主题,流动着洛阳唐人丰富多彩的生活光影。
经出版社授权,第一财经节选部分篇章以飨读者,略有删节,标题为编者所加。
《唐诗洛阳记:千年古都的风物之美》
马鸣谦 著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22年4月版
寒食节起源于春秋时期。晋文公(即晋公子重耳)想让介之推出来任官。介之推拒绝,携母避入绵山。晋文公烧山相逼。介之推遂抱树而死。为悼念介之推,晋文公就在介之推忌日禁止百姓举火炊煮,只许吃冷食。此风俗起初只在太原一带,后来因为“神灵不乐举火”的传言,官民上下禁火吃冷食一个月,以致“老小不堪,岁多死者”。东汉时,周举出任并州刺史时改易风俗,将冷食时长缩短为两三天,并于清明日举火热食。过后,寒食这一风俗就在全国流传了。
因为只能吃冷食,寒食节又称“冷节”,又因禁火,亦称“禁烟节”。禁火习俗到唐代愈加盛行,且有官方发布的敕令。玄宗天宝十载(751)三月有诏,严申寒食禁火。各地官府严格执行禁火令,据说每到寒食节,村社中的里正会用鸡毛翎到各家灶灰中扫掠,如果毛翎变焦,该户人家就要依法治罪。
古人扫墓的风俗起源也很早,不过,在寒食、清明节扫墓则始于唐代。
官方对扫墓应遵循的礼仪也立了规范,为防止假借扫墓之由肆行游乐,唐高宗龙朔二年(662)四月十五日曾下诏:“寒食上墓,复为欢乐,坐对松槚,曾无戚容,既玷风猷,并宜禁断。”
开元二十年(732)四月二十四日,唐玄宗又颁下《许士庶寒食上墓诏》,将寒食扫墓正式列入五礼中:
寒食上墓,礼经无文,近代相传,浸以成俗。士庶有不合庙享,何以用展孝思?宜许上墓拜扫,申礼于茔,南门外奠祭,撤馔讫泣辞。食馔任于他处,不得作乐。仍编入《五礼》,永为常式。
“不得作乐”这条看来要三令五申,开元二十九年(741)正月十五日又下敕令:
凡庶之中,情礼多阙。寒食上墓便为燕乐者,见任官与不考前资,殿三年。白身人决一顿。
这条敕令追加了惩罚措施,不得违背礼制,借上墓之机游乐。如果违背,已通过选拔考试、即将要任官的士子,延后三年录用;“白身人”即平民,还要被杖责,也就是要挨一顿揍。
另外官方还规定了寒食、清明的假期,据《唐会要》载,开元二十四年(736)二月二十一日敕:“寒食、清明四日为假。”到了大历十二年(777)又有新诏令:“自今以后,寒食通清明,休假五日。”到贞元六年(790),假期增加到了7天。
远在异乡的外任官,遇寒食之节都希望回乡扫墓。刘禹锡被贬永州司马后,因为无法回家扫墓,曾在《寄许京兆孟容书》中感叹:
近世礼重拜扫,今阙者四年矣。每遇寒食,则北向长号,以首顿地。想田野道路,士女遍满,皂隶庸丐,皆得上父母丘墓;马医、夏畦之鬼,无不受子孙追养者。然此已息望,又何以云哉?
不过中唐之后,朝廷也有主动为外任官员寒食上墓提供方便的。如长庆三年(823)即规定:“文武百官有墓茔在城外并京畿内者,任往拜扫。”在外州者,“任准令贰年限请假”,并可“衔恩乘驿”,前往祭扫。也就是说准予扫墓假期,并且还可以使用官驿设施。这是很合情理的变通办法。
初唐宋之问有《寒食还陆浑别业》一诗,主要状写山野春日风物,没有什么感伤情绪,反而很悠然愉悦:
洛阳城里花如雪,陆浑山中今始发。
旦别河桥杨柳风,夕卧伊川桃李月。
伊川桃李正芳新,寒食山中酒复春。
野老不知尧舜力,酣歌一曲太平人。
宋之问的家乡在虢州弘农,无法回乡祭拜,因此就把寒食当作了假日。这首诗应该作于他尚未遭贬、正风光得意的那几年。
白居易的《寒食野望吟》也写到了寒食上墓情形:
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
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
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
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
从这首诗来看,唐人扫墓时寒食已与清明连接。另外,这时的纸钱似乎并不烧却。
白居易祖茔在渭南下邽,他晚年定居洛阳,不必远赴祭扫,因此寒食节对他来说差不多就是一个安逸的仲春节日。他在寒食节所作诗文大抵如此情调,如《洛桥寒食日作十韵》即此类。再比如大和六年(832)任河南尹期间写下的这首《六年寒食洛下宴游,赠冯、李二少尹》:
丰年寒食节,美景洛阳城。
三尹皆强健,七日尽晴明。
东郊蹋青草,南园攀紫荆。
风拆海榴艳,露坠木兰英。
假开春未老,宴合日屡倾。
珠翠混花影,管弦藏水声。
佳会不易得,良辰亦难并。
听吟歌暂辍,看舞杯徐行。
米价贱如土,酒味浓于饧。
此时不尽醉,但恐负平生。
殷勤二曹长,各捧一银觥。
少尹是河南府的行政副官,是河南尹的下级。河南府的三位行政首长带头参加了寒食节的宴游,其间还有歌乐管弦,简直就是一次大型游乐会。于此也可探知,唐高宗和唐玄宗时颁布的“不得行乐”的敕令,到中晚唐时已很宽松。
王建有歌行《北邙行》,张籍也有一首同题《北邙行》,写洛阳寒食风俗:
洛阳北门北邙道,丧车辚辚入秋草。
车前齐唱薤露歌,高坟新起白峨峨。
朝朝暮暮人送葬,洛阳城中人更多。
千金立碑高百尺,终作谁家柱下石。
山头松柏半无主,地下白骨多于土。
寒食家家送纸钱,乌鸢作窠衔上树。
人居朝市未解愁,请君暂向北邙游。
诗中描绘洛阳人在寒食节纷纷出城扫墓、道中车马相堵的情形,与现如今清明扫墓期间交通拥堵的情况何其相似乃尔!另外,也可见当时上墓送纸钱的习俗情形,先秦时多用实际流通的帛布,汉代则用特别铸制的“瘗钱”,到唐代才开始剪纸为钱。
再来看清明。
唐代除禁火更严格之外,又生出一种新风俗叫作“取新火”。即在清明这天重新钻木取火。据《辇下岁时记》载:“长安每岁清明,内园官小儿于殿前钻火,先得上进者,赐绢三匹,金碗一口。”内廷在每年清明日有特别的赐火仪式,将新的火种赐给内外要臣。宫内接得的火种,用蜡烛接燃置于马车中,中使宦官作为皇帝的代表会将新火送到外州,以示对当州主官的勉励和恩宠。
于是就诞生了不少题名为《清明日赐百僚新火》的谢恩诗。倘若地方小官得到赐火,那就是一件大喜事了。唐代宗时,溧水县令窦叔向就意外地得到了皇帝赐给的新火,顿时倍感荣耀,作《寒食日恩赐火》诗:
恩光及小臣,华烛忽惊春。
电影随中使,星辉拂路人。
幸因榆柳暖,一照草茅贫。
这首谢恩诗比较奇怪,才三韵,写得倒也还不赖。自称“小臣”符合县令的身份。用“电影”形容移送的烛火,也很警策。尾联说“幸因榆柳暖,一照草茅贫”,看来这位窦叔向的确是个有声誉的清廉好官(不然也没机会得到赐火)。据说得到新火的官员会用柳条接得中使传来的新火,插在门前以炫耀。后来民众亦有仿效,逢寒食、清明,也会在家门前插上杨柳枝条。
结束了扫墓祭拜,唐人大多会趁机踏青游玩,清明因此就比寒食日更有节日气氛。
前面已讲过李峤那首《清明日龙门游泛》,某年清明,张继去伊水岸边的郊野垂钓,作《清明日自西午桥至瓜岩村有怀》,第二联很不错:
晚霁龙门雨,春生汝穴风。
鸟啼官路静,花发毁垣空。
鸣玉惭时辈,垂丝学老翁。
旧游人不见,惆怅洛城东。
擅写牡丹诗的李正封也有一首《洛阳清明日雨霁》:
晓日清明天,夜来嵩少雨。
千门尚烟火,九陌无尘土。
酒绿河桥春,漏闲宫殿午。
游人恋芳草,半犯严城鼓。
傍晚前金吾卫就要击鼓戒严,到时就必须回家了;可清明出游的人们贪赏芳草风景,还在天津桥畔酣饮,居然已经不把戒严鼓声当回事。李正封几笔勾勒,就状写出洛阳清明日一整天的气氛,的确很见功力。
举报 文章作者马鸣谦
经济人的人文素养阅读 相关阅读 人为何受骗癫狂?《草木人间》讲述传销的精神控制《草木人间》没有将传销作为噱头,而是将更多笔墨留给了传销组织如何控制受害者的心智、改变人的行为和思想等细节。
影视内容与投资趋势 04-09 11:22 清明假期旅游高景气,机构:五一及暑期消费增长预期有望延续机构指出,受益于此次清明假期旅游消费数据的良好表现,市场或将给予五一及暑期更乐观的增长预期。
04-09 10:58 聚焦清明|研究称临终前人会看到不一样的东西,中国死亡学建设进展如何?临终前的人,可能会看到不一样的东西,有些出现在梦境中,也有些出现在醒来时的幻象中。对于这些临终患者死亡前特殊经历的研究,具有很大的价值。
04-04 17:13 清明节天水麻辣烫热度不减,踏青赏花推动春日经济从出游趋势看,今年清明假期不少游客选择“拼假”境外游,境外住宿订单增长明显。
04-03 17:27 聚焦清明|天水民宿预订量同比增50倍,但网红旅游地要注意适度营销随着迭代加速长春炒股配资,旅游城市的热度持续时间缩短,同时也引发过多网红营销影响消费者体验等问题。
04-03 16:29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